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显微镜新闻

从小模型见证大时代,《焦点访谈》关注中国散裂中子源

张旌来自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在展览上,他在一个模型前仔细看了很久。这是他参与建设的中国第一台脉冲型散裂中子源,被称为“超级显微镜”,可以在不对物质造成破坏的前提下“看穿”材料的微观结构,不仅能服务于基础研究,更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利器。 2022-11-19

探访中国散裂中子源:“超级显微镜”带你探微格物

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是我国首台、世界第四台脉冲式散裂中子源,是国际前沿基础研究和国家发展战略领域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大型平台。 2022-11-14

邰仁忠:相信中国光子科学会走到世界前列

2004年12月25日,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上海光源(SSRF)在张江科技园区开工建设,它是中国大陆第一台中能第三代同步辐射装置,能够产生宽波段的同步辐射光,被形容为“超级显微镜”,是支撑众多学科基础研究与高新技术研发不可或缺的实验手段。 2022-10-18

澄清“美丽的误会” 陕西发现世界上最早人工合成铅白化妆品

韩宾说,近期,国科大考古系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合作,在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的支持下,对陕西韩城梁带村遗址内春秋早期诸侯及诸侯夫人墓地出土微型铜容器内的白色残留物,通过显微镜、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稳定同位素碳十三、放射性碳十四等科技手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证实该白色遗存为世界上迄今最早的人造铅白。同时,也说明中国自春秋早期开始,男女都追求美白。 2022-09-06

从“手铲释天书”到“慧眼览古幽”——核技术科技X射线分析考古面面观

当前, X光探伤、金相显微镜、3D打印等科技手段被广泛运用于文物保护修复中。经过精细的清理和可逆物理固型,此前三星堆遗址3号至6号“祭祀坑”出土的大口尊、圆口方尊、顶尊跪坐人像、扭头跪坐人像、黄金面具等一批“重量级”文物已经实现“站立”。 2022-08-16

俄科学家使用拉曼光谱和X射线晶体学研究在车里雅宾斯克陨石灰尘中发现了不寻常的微晶体

因此,他们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检查了相同的晶体并发现它们具有各种不寻常的形状:封闭的准球形外壳和六角形棒。使用拉曼光谱和X射线晶体学的进一步分析表明,这些碳晶体实际上是石墨的异形形式。 2022-08-04

新型低温等离子聚焦离子束简化细胞低温电子断层扫描研究

科学服务领域的全球领导者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今天推出了 Thermo Scientific Arctis Cryo-Plasma 聚焦离子束 (Cryo-PFIB),这是一款全新的联网自动化显微镜,设计用于加快低温电子断层扫描 (cryo-ET) 研究的步伐。 2022-08-02

科研人员发表关于太赫兹载波包络移相器研究成果

作为太赫兹扫描隧道显微镜系统的核心部件,该载波包络移相器由不同的人工微结构阵列组成(图1)。研究团队首次利用“超材料”在亚波长厚度和不改变THz电场极化的情况下实现了对宽带THz载波包络相位(CEP)的消色差可控相移,其CEP的相移高达2。 2022-07-12

北京同步辐射1W2A小角实验站助力用户在有机凝胶领域取得新进展

论文作者首先制备了Ca-POM纳米线,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原子分辨率球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镜(AC-TE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小角X射线衍射(SXRD)等技术研究了纳米线的形貌,然后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能量色散X射线能谱(EDS)获得了纳米环的元素组成,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研究了纳米线的组分及结构。 2022-07-08

上海高研院在量子增强的超分辨显微成像机制中取得进展

在经典光学成像中,显微镜的空间分辨率受阿贝衍射极限限制为≃λ/2NA,其中λ为光波长,NA为显微物镜的数值孔径。近二十年来,各种超分辨荧光显微成像技术的出现打破了光学衍射极限,将空间分辨率提高到纳米尺度,主流技术包括随机光学重构超分辨成像技术(STORM)、结构光照明显微技术(SIM)和受激辐射损耗技术(STED)。 2022-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