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物理新闻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与合作者,通过实验首次得到了X射线暴温度区间的22Mg(α,p)25Al天体反应率,为深入理解X射线暴的光变曲线和X射线双星系统的天体物理环境,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
2021-10-20
美国航天局(NASA)选择了一项新的太空望远镜计划,用于研究恒星诞生、死亡以及银河系中化学元素形成的历史。这架伽马射线望远镜被称为康普顿光谱仪和成像仪,预计将作为NASA最新的小型天体物理学任务于2025年发射。
2021-10-20
SLAC实验室的新设备实现了拍瓦系统与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的配对,有望为极端物理研究提供更多的可能,助力热稠密等离子体、天体物理学和行星科学的研究。
2021-10-10
近日,依托中国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实验(JUNA)装置,基金委重大项目JUNA合作组对关键核天体反应19F(p,αg)16O进行了反应截面的直接测量。《物理评论快报》审稿人认为:“实验结果对解释宇宙中悬而未决的氟超丰问题具有根本意义”,这标志着我国深地核天体物理研究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021-10-09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的研究人员证实,形成恒星的星系是产生伽马射线的原因,截止到目前,伽马射线还没有已知的起源。
2021-09-21
天文学家首次成功地量化了超新星遗迹中宇宙射线的质子和电子成分。根据对无线电、X射线和伽马射线辐射的新型成像分析,宇宙射线发射的极高能量伽马射线中至少有70%是由质子引起的。
2021-08-26
据近日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的最新研究,来自日本名古屋大学的天文学家首次成功地量化了超新星遗迹中宇宙射线的质子和电子成分。根据对射电、X射线和伽马射线辐射的最新成像分析,宇宙射线发出的超高能伽马射线中至少有70%是由质子造成的。
2021-08-25
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天体物理学家Dan Wilkins领导的科学团队宣布,该团队利用欧洲空间局的X射线望远镜XMM-牛顿太空望远镜和NASA的核光谱望远镜阵列(NuSTAR)首次观测到来自黑洞背后的光。
2021-08-03
图 1:仙后座 A 超新星残骸具有富含铁的羽状物,其中含有钛和铬(右侧带有黄色粗轮廓的区域)。这一观察结果为中微子帮助驱动超新星爆炸的模型提供了支持。© 021 NASA/CXC/RIKEN/T。佐藤等人;NuSTAR:NASA/NuSTAR1980 年代首次提出的超新星爆炸模型得到了 RIKEN 天体物理学家对此类爆炸残余物产生的富钛羽流的观察的有力支持。一些超新星爆炸是恒星的死亡阵痛,这些恒星的质量至少是太阳的八倍。它们是宇宙中最具灾难性的事件之一,在几秒...
2021-07-28
据悉,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的研究人员首次利用机器学习方法预测日冕软X射线波段辐射。研究结果发表在权威国际天文学杂志《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2021-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