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可控核聚变新闻

中国公司称今年建成紧凑型可控核聚变托卡马克

托卡马克(Tokamak)是一种利用磁约束来实现可控核聚变的环形容器。在探索可控核聚变的过程中,不仅有中国的EACT人造太阳,美国的NIF国家点火计划,以及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这样的国际合作项目,也活跃着一批民间企业,致力于可控核聚变的小型化和商业化。 2023-05-22

2023搜狐科技峰会顺利闭幕 二十位大咖共话科技发展新趋势

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聚变科学所所长钟武律带来了以《磁约束可控核聚变点亮能源梦想》为题的演讲。在钟武律看来,可控核聚变研究是人类历史上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他表示,可控核聚变能源是未来理想能源之一,是目前认识到的最终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开发聚变能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国防工业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023-05-19

点亮聚变的“第一盏灯”

“这次突破的主要意义在于‘高约束模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等离子体所所长宋云涛说,托卡马克装置等离子体运行模式可以分为H高约束模式、L低约束模式以及超级I模式等。在高约束模式下,粒子的温度、密度大幅提升。长时间高约束模式运行为实现可控核聚变奠定坚实的物理基础。此前的高约束模式运行世界纪录是EAST于2017年创造的101.2秒,这也让EAST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稳定高约束达到百秒量级的托卡马克装置。 2023-05-18

可控核聚变:人类能源的终极梦想

核聚变是指轻元素原子核在高温高压下相互碰撞并结合成重元素原子核,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是太阳和恒星发光发热的根本原因,也是宇宙中最普遍和最强大的能量来源。 2023-03-17

“大科学装置”之都

所谓“人造太阳”,就是模拟太阳发光发热的原理,在地球上建造一座可控核聚变装置。西物院聚变科学所106室主任李波,“人造太阳”与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里的“行星发动机”运用的是同一个原理——核聚变。 2023-03-16

全国政协委员段旭如:积极抢占聚变能研发制高点,让科幻变为现实

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核聚变堆技术领域首席专家段旭如指出,相比于现阶段人们使用的石化、风电等能源,可控核聚变发电具有诸多优势,首先是燃料丰富,地球储备的石化能源迟早有一天会枯竭,而核聚变的燃料“氘”可以直接从海水当中提取,资源十分丰富。其次是核聚变可以实现无碳排放,也不会产生长寿命的放射性产物,对环境十分友好。 2023-03-05

这位代表带领团队为成都高质量发展“种太阳”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0月19日,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HL-2M)等离子体电流在蓉突破100万安培,创造了中国可控核聚变装置运行新纪录。“这标志着我国核聚变研发距离聚变点火迈进重要一步,跻身国际第一方阵,技术水平居国际前列。”刘叶告诉记者。 2023-02-25

《流浪地球2》这些细节能实现吗?核技术来解读!

然而实现重核聚变绝非易事,重核聚变是采用硅等元素作为聚变原料,这样的聚变首先要克服原子核之间的静电斥力,越重的原子核所带电荷越多,越难以产生聚变。“我们当前广泛研究的可控核聚变均采用轻核聚变。”王腾说,其聚变原料氘和氚是自然中最轻元素——氢的两个同位素,相较重核聚变而言更容易实现。 2023-01-28

结对共建聚“核”力 携手共进同发展

魏智刚表示,西物院作为中国核聚变能开发的主力军和创新源头,创造了我国可控核聚变装置运行等离子体电流115万安培新纪录,同时保持着良好的安全业绩,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安全是核工业的生命线”,诠释了“强核报国”的深刻内涵。海南核电与西物院已经在等离子高温熔融等项目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2022-12-02

西物院:重大技术攻关、重大项目实施中展现青年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力,创造青春价值

中国环流器指挥控制中心传来了好消息,以“决战能量之巅”青年突击队为主体的实验团队,将新一代“人造太阳”(HL-2M)装置等离子体电流突破100万安培,创造了我国可控核聚变装置运行新纪录,技术水平居国际前列。 2022-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