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原子核新闻

你以为中国的原子弹都是科学家造出来的吗?

原子弹工程是一个庞大的“巨系统”,包括科研、设计、制造、生产、试验等许多环节,但最根本的,是要有核材料。 铀-235是目前已知唯一天然可裂变的核材料。铀-235原子核被中子轰击后就会发生裂变,每吸收1个中子,就释放出2至3个中子和巨大的能量,从而引发链式反应。 2021-05-16

兰州重离子冷却储存环CSRe中离子速度测量取得重要进展

基于重离子储存环的等时性质谱术是最先进的原子核质量测量方法之一。但利用传统的等时性质谱术,环内储存的离子只有少部分满足等时性条件。 2021-05-08

模拟超新星中氩原子核与中微子之间的碰撞

巨大的恒星以称为核心坍缩超新星的爆炸结束生命。这些爆炸会产生大量微弱相互作用的粒子,称为中微子。由费米实验室(Fermilab)主持的“深层地下中微子实验”的科学家正在寻求对超新星中微子进行详细的测量。 2021-05-07

新实验测得中子皮厚度仅为0.28飞米 为后续中子星研究奠定基础

美国能源部的托马斯·杰斐逊国家加速器实验室,核物理学家们对围绕铅核的中子层进行了新的高精度测量,从而揭示了有关中子星的新信息。 2021-04-30

核聚变燃料研究:如何控制不守规矩的等离子体

聚变反应将等离子体形式的轻元素结合在一起,产生大量的能量,等离子体是由自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热的带电状态,原子核构成可见宇宙的99%。世界各地的科学家正在寻求在称为托卡马克的甜甜圈形聚变设备中重现该过程,该设备将等离子体加热到百万度的温度,并将其限制在线圈产生的对称磁场中,以产生聚变反应。 2021-04-27

王世真院士:利用核元素造福人类 让核医学在中国落地生根

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化学家王世真,便是其中一位。作为世界上最早参与研究放射性核素的科学家之一,他用半个多世纪的心血,让核医学在我国落地生根。 2021-04-22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团队首次合成新核素铀-214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团队首次合成新核素铀-214,并在重核区首次发现强的质子-中子相互作用导致α衰变中α粒子形成几率显著增强的现象。相关研究于4月14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 2021-04-16

为什么有些元素具有放射性?原子核如何进行放射性衰变?

原子核可以在几秒内、或者几天、几年甚至几个世纪的时间里,自发地发生所有这些衰变,转变为稳定的形式。该速率取决于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即放射性物质衰减到其初始值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2021-04-15

研究发现硼砂家用清洁剂的主要成分硼颗粒可提升核聚变装置的反应效率

国能源部(DOE)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PPPL)科学家领导的研究显示,硼砂家用清洁剂的主要成分硼颗粒可以涂覆被称为托卡马克的甜甜圈形等离子体装置内部组件,提高核聚变反应效率。 2021-04-13

谈“核”色变? 别怕!一起来揭开核磁共振的神秘面纱

提到核磁共振谱仪,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医院中的核磁共振成像仪(MRI)。之前有新闻报道称,某医院的病人家属不听劝告,把轮椅推进核磁共振检查的房间,结果轮椅狠狠地“吻”上了核磁共振仪,十几个人共同协作也很难将轮椅取下。 2021-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