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新闻
摩洛哥将核和辐射技术用于医疗、工业、农业、研究和教育应用。
2022-11-04
中国的核技术在工业、农业、医疗、环保、安全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2022-11-03
其农业和生物核研究所自 1972 年以来一直负责使用植物突变育种引入许多粮食和经济作物——这是一种核技术,种子辐照有助于为更具生产力和气候适应性的作物创造自发的遗传变异。
2022-11-02
从基于装载精油的纳米复合材料的活性食品包装到辐射接枝的高吸水性聚合物,辐射处理的先进材料在减少食物浪费、提高农业绩效、改善医疗保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22-10-28
盐碱地是山东主要低产土壤,在黄河三角洲及滨海地区集中连片分布,地力水平低,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如今,当地正通过农业育种改良技术,让作物逐渐适应盐碱环境。在山东省黄三角农高区联合中科院搭建的盐碱地育种加速器里,多款大豆新品系通过光、温、水、气等多项指标的精细调节,模拟各类生长环境,缩短育种周期,高效完成品系的优胜劣汰。
2022-10-21
通过与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水稻研究所进行战略合作,现已完成水稻制种1.1万亩,葛根种苗基地300亩,油茶种苗基地200亩,中药材种苗基地150亩,马家柚苗木繁育基地150亩,红薯脱毒种苗繁育基地100亩等。
2022-10-18
近日,从首届中国-东盟和平利用核技术论坛上获悉,10项国际合作项目入选“中国-东盟和平利用核技术合作示范项目”,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利用诱变与生物技术培育作物绿色品种”项目位列其中。
2022-10-15
超过2000项航天技术成果实现移植深耕,助力智慧城市、智慧能源、智能机器人等智慧产业加速发展,还孕育了太空制药、太空育种、太空农业等新业态;
2022-10-10
该研究团队利用单细胞拉曼-重水同位素标记技术,针对土壤的复杂性以及对抗生素有效性的影响,通过优化抗生素剂量、孵育时间、采谱深度,建立了准确示踪土壤活性耐药菌的单细胞方法及判别标准,并利用土壤原位环境的多种已知抗性菌和敏感菌,对方法在不同土壤和不同机制抗生素的普适性和准确性,进行了交互验证,成功将该方法从简单的临床耐药菌的研究拓展至包含大量未培养菌的复杂土壤环境,进而在单细胞水平和表型层面,揭示了人类活动(如农业耕种和污染排放)显著增加土壤的表型耐药水平。
2022-10-10
”张跃强介绍,核春115是在常规杂交育种基础上,结合辐照诱变、蛋白亚基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经多代单株、单穗选择,南繁北育选育出的春小麦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等特点,由新疆农业科学院核技术生物技术研究所与新疆新瑞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选育,今年通过自治区品种审定,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2022-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