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新闻
太空育种,也称航天育种、航天诱变育种,是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诱使植物种子发生基因变异,进而选育植物新品种、创造农业育种材料、丰富基因资源,是一种将辐射、宇航、育种和遗传等学科综合起来的高新技术。简单来说,让种子先“上天”再“入地”,经过筛选、杂交、鉴定等,最终形成新种质资源的过程就是太空育种。
2022-09-23
郭涛:首先现在的航天育种是依托航天工程来诱发一些新的遗传变异,利用这些遗传变异在地面形成品种来推动产业的发展,这是一个从天到地的科研过程。
2022-09-22
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董保同在致辞中指出,核技术是当代公认的高新技术,具有技术含量高、应用领域宽、发展前景广等特点,在工业、农业、医疗、环保、安全等国民经济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保障民生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2-09-22
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技成就之一,核科学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环保、资源勘探、公共安全等领域。在核技术应用领域,我国和东盟、欧洲、非洲很多国家展开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2022-09-20
9月16日至18日,由国家原子能机构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东盟和平利用核技术论坛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在广西南宁召开。作为本届论坛的重要分论坛之一,17日下午,由中国同位素与辐射行业协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的“助力共建富庶家园-核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分论坛成功举办。
2022-09-20
“小薇”上天为我国育种技术和种业发展带来了更多可能性。钱前表示,除了依托航天技术,我国农业育种还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取得了一系列突破。
2022-08-09
墨西哥与国际原子能机构 (IAEA) 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FAO) 合作,使用一种称为昆虫不育技术 (SIT) 的核技术来根除威胁水果的地中海果蝇和蔬菜作物、农民生计和国家经济。
2022-08-05
刘录祥:太空育种,也称航天育种、航天诱变育种,是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诱使植物种子发生基因变异,进而选育植物新品种、创造农业育种材料、丰富基因资源的育种高新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相比,太空育种最大优势在于空间诱变材料的有益变异率高、育种周期短,可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创制出高产、早熟、抗病等性状优良的种质资源。
2022-08-03
今年4月16日,在太空出差183天的神舟十三号乘组返回地球,一同归来的还有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织遴选的16份种子——这是我国目前驻留太空时间最长的一批作物种子,有望获得一批变异类型丰富、具有重要应用推广价值的原创性优良种质资源。
2022-08-01
核技术应用作为高科技战略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环保、公共安全等领域。在国家原子能机构的指导和西藏自治区经信厅、日喀则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原子能院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西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号召,坚持“四个面向”,主动加强市场对接,以藏药支柱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为切入点,开辟了电子束辐照技术在藏药领域转化应用的实践道路。
2022-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