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中科院新闻

我国首次实现太阳过渡区探测

近期,中科院空间新技术试验卫星(SATech-01)上搭载的46.5nm极紫外太阳成像仪顺利开机,成功获得首批太阳过渡区动态成像观测数据,并捕获到近期太阳上的一些活动现象。 2022-09-14

空间永磁电子偏转器成功实现在轨测试

近日,由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电工所研究员王秋良团队自主研制的空间永磁电子偏转器成功实现在轨测试。该电子偏转器搭载于爱因斯坦探针(EP)卫星关键模块宽视场X射线望远镜(WXT)的探路者,支撑中科院国家天文台获得首批大视场X射线聚焦成像天图。 2022-09-07

波前检测技术和晶体加工技术取得重要进展

日前,中科院高能所多学科中心光学团队基于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和晶体实验室实现了衍射极限水平的波前检测和晶体加工技术。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光束线建设的又一项关键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22-08-23

先进核能技术:向更安全、更可靠努力

2016年,中科院院士詹文龙曾前往美国华盛顿州哥伦比亚河畔的汉福德镇参观。那里是美国发展核武器后最大的放射性核废料处理厂区。那里存放着含强化学腐蚀、强放射性核废液的锈迹斑斑的大罐子。詹文龙至今记得当时触目惊心之感:“美国现在一年要用20亿美元去维持那里的安全。”这让他更加坚定了一个想法:在我国发展一种能够更安全、更经济地处理核废料的技术。 2022-08-04

中科院青藏所:研究揭示全球稳定同位素“反高程效应”原因

8月1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发布消息,该所环境变化与多圈层过程团队余武生研究员联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Lonnie Thompson教授和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Stephen Lewis博士等研究发现,在全球尺度上,从大气水汽稳定同位素的新视角,可以系统地揭示不同地表介质稳定同位素出现“反高程效应”的原因,并对未来利用稳定同位素方法重建古高度的工作提出了重要建议。 2022-08-01

仿生剂型用于胶质母细胞瘤代谢调控和靶向协同治疗的研究取得进展

为此,结合仿生剂型工程的多年研究经验,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剂型与生物材料团队研究员魏炜和中科院院士、过程工程所研究员马光辉提出了创建仿生剂型用于GBM代谢调控和靶向协同治疗的新策略,并联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团队交叉合作,探索出GBM个体化治疗的新模式。 2022-07-25

中科院打造问天实验舱“太空实验利器”探索宇宙和生命奥秘

此外,在舱外空间应用系统部署了能量粒子探测器、等离子体原位成像探测器,用于获取空间质子、电子、中子、重离子和等离子体等环境要素数据,为航天员健康、空间站安全运营提供保障支持,并可用于空间环境基础研究。 2022-07-24

CEPC 650 MHz超导腔加速梯度再创新高

6月22日和7月12日,中科院高能所加速器中心沙鹏等人在先进光源技术研发与测试平台(PAPS)分别对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的两只650 MHz single-cell超导腔(1#腔和2#腔)进行了低温下的垂直测试(@ 2.0 K):两只超导腔的最大加速梯度分别达到了41.0MV/m和41.6MV/m;在40MV/m的加速梯度下,两只超导腔的品质因数(Q)分别达到了1.7E10和2.5E10;此外,在测试过程中,1#腔全程没有出现场致发射现象,2#腔则在37MV/m以上的高加速梯度下发生了轻微的场致 2022-07-14

安全赋能发展 核力创造未来 辐射防护高峰论坛在太原召开

此次论坛以“安全赋能发展,核力创造未来——辐射防护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中科院院士柴之芳、吴宜灿,中国工程院院士罗琦分别围绕环境辐射防护、中子科技与核技术应用创新、新一代核能技术特征与辐射防护及核安全发展等作主题报告。 2022-07-14

中科院等离子体所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顺利通过技术评审

14MeV质子回旋加速器由中科院等离子体所和中科离子医学技术装备有限公司共同研发,是大科学装置“沿途下蛋”的又一成果转化。该产品既可服务于材料辐照需求,又可匹配放射性同位素生产,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耗能低、精度高的显著特点,为放射性同位素生产提供了国产化新选择。 2022-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