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装备
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等组成的科研团队,在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探索3号”科学考察船和“深海勇士号”载人潜器的协助下,顺利完成高能水下中微子望远镜(HUNT)探测器单元样机的布放任务
02-04
头条
55年来,天文学家探测脉冲星的数目接近4000颗,其中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FAST)发现500多颗。脉冲星已经成为现代物理学的天然实验室,其观测研究具有涵盖多波段和多信使(电磁波、引力波、中微子、宇宙线)的全方位特性。目前发现的脉冲星有10余种,星体的磁场、自转、质量、辐射机制等表现出多样特征,其起源与演化依然是个谜团。
2023-02-15
中微子流宇宙射线
HEPS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立项,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承担建设。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亮度最高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之一,将为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和前沿基础科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撑平台。
2023-02-15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同步辐射光源
2月10日,在位于光谷未来三路的湖北省氢能制造业创新中心,湖北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以下简称“湖北特检院”)工业数字成像无损检测设备中试平台研发负责人谭凯博士正带队为这里的大型储氢设备“做体检”。
2023-02-14
工业CT无损检测
近日,原子能院核物理研究所成功研制出百太瓦超快超强激光装置,激光脉冲的时域对比度和波前校正技术参数两项主要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激光核物理基础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强激光是研究高温高密等离子体环境下核反应机制的唯一途径,极端环境下的核反应研究对于理解核爆对核参数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成果对于核爆超快过程诊断、核材料探测、核废料处理等方面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
2023-02-14
核物理放射性废物核废料处理
二维Ruddlesden–Popper(RP)钙钛矿具有优异的环境和结构稳定性,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二维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相对较差的能量转换效率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南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龙官奎研究员联合南开大学化学学院的陈永胜教授和刘永胜研究员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间隔阳离子β-氟苯基乙胺(β-FPEA),进而开发出了高效且稳定的反式准二维(n = 5)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结合理论计...
2023-02-13
核技术
科幻照进现实。电影中行星发动机推动地球利用的是核聚变释放的能量,而HL-2M、HL-2A正是我国探索受控核聚变的重要装置,被称为“人造太阳”。其中,HL-2M装置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参数最高的磁约束核聚变实验研究装置。前不久,它入选了“2022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
2023-02-13
粒子加速器
OPTIMUS®包装物理属性B类材料对公众或环境具有辐射危害,因此B类包装设计必须证明其能够承受正常运输条件,但也能承受严重事故条件而不会释放内含物。这些B类材料包括中级废物(ILW)、超铀废物(TRU)、辐照燃料废物(IFW)、反应堆部件、实验废物、水池碎片和反应堆产品(例如,源、辐照材料等)。
2023-02-10
放射性废物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成功自主研发AIE(聚集诱导发光)同位素光源,其技术性能达到预期设计指标并在应用试验中工作状态良好,辐光转换效率达到11%,是设计指标的1.1倍。这标志着我国已全面掌握同位素光源研制技术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研究成果推动我国同位素光源自主研发体系建设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对促进我国同位素技术学科发展、拓展同位素光源应用、打破国外垄断具有重要意义。
2023-02-10
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核素
近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EAST磁体电源团队在黄连生研究员带领下,基于脉冲功率内生供应设计理念,采用全控型脉冲功率调制技术,研制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磁体电源(额定电流±15kA),并首次应用于托卡马克装置,完成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极向场电源升级改造。
2023-02-09
技术装备
工业探伤是指用带X射线的装置来检查工业产品质量状况。常用的探伤方法有X射线探伤、超声波探伤、磁粉探伤、渗透探伤、涡流探伤等方法。
2023-02-08
工业CTX射线检测无损检测
钚的同位素大多为α放射性核素,衰变时能释放高能α粒子,具有极高的放射性毒性,即便是少量进入人体内也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组织损伤和健康危害。钚处理设施的内照射辐射防护始终是困扰科研人员的难题,其关键问题是对钚气溶胶输运规律的研究。
2023-02-07
放射性核素
该项目隶属原子能院长期基础研究专项,有力支撑了院核技术应用学科的发展,加强了基础科研人才队伍培养,取得的成果在直线加速器技术、质子束辐照及中子科学领域均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2023-02-07
质子加速器直线加速器核技术
相关研究表明,疲劳损伤引起的非线性效应会导致超声检测信号中出现特殊频率的信号成分,利用非线性超声检测手段可对疲劳损伤进行检测,获取与疲劳寿命相关的检测信号特征,实现疲劳寿命的无损评价。
2023-02-06
超声检测无损检测
2月4日,我国首台国产全身双平面数字X线成像系统成果落地仪式,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举行。
2023-02-06
放射诊疗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