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技术装备

高能水下中微子望远镜预研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等组成的科研团队,在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探索3号”科学考察船和“深海勇士号”载人潜器的协助下,顺利完成高能水下中微子望远镜(HUNT)探测器单元样机的布放任务 02-04  
头条

夹江新质生产力助力两种医用同位素“国产化” 或将缓解进口依赖

什么是医用同位素?把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称为“同位素”,其中会自发放出射线的,被称为“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早已进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农业、医疗健康、航天探索、核仪表、辐射加工、无损检测等领域,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其中,应用在医学上的放射性同位素就被称为“医用同位素”。 2024-02-23 放射性同位素医用同位素

大陆地幔中发现来自海洋的锂元素

记者22日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利用矿物原位锂同位素分析法,该所科研人员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幔橄榄岩中的锂含量和锂同位素组成。他们发现,海水中的锂元素可以经过扩散作用进入地幔橄榄岩。这为研究地质历史时期青藏高原不同圈层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科学报告》。 2024-02-23 技术装备

与正负电子对撞机一起过年 叩击微观世界大门

在北京西郊地下,占地5.75万平方米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正在运行着。202米长的直线加速器通过两条输运线连接着周长240.4米的环型加速器,正负电子束会被加速到符合实验需求的能量,最终抵达最南侧的对撞点。 2024-02-19 粒子加速器直线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祝贺!我国3个新核素合成研究再添硕果—— 锇-160、钨-156和锕-203

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研究团队利用充气反冲核谱仪SHANS,通过熔合蒸发反应合成了锇-160和钨-156两个新核素。研究发现,锇-160(中子数为84)具有α放射性,而钨-156(中子数为82)具有β+衰变的放射性。团队测量了锇-160的α衰变粒子能量、半衰期及钨-156的半衰期等性质。 2024-02-18 放射性核素原子核核物理

医用同位素锕-225的制备分离获得重要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核化学室秦芝研究员团队,利用重离子加速器研究装置(HIRFL)提供的束流轰击金属钍靶,采用自主研制自动化分离设备,成功制备医用同位素锕-225。相关成果申请授权了一项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加速器生产医用同位素锕-225的自动化处理平台》。 2024-01-31 放射性同位素重离子加速器

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随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正式投入使用

1月23日,搭载了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安光所自主研制的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EMI-II)的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正式投入使用。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中国气象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代表共同签署了卫星投入使用证书。 2024-01-31 质谱仪

最重原子精确测量首次完成

据德国耶拿·弗里德里希·席勒大学官网25日报道,包括该校科学家在内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首次对已知最重的高度离子化原子类氦铀进行了超精确X射线光谱测量。他们成功在最重原子核的超强库仑场中,解开并分别测试了单电子双环和双电子的量子电动力学效应。这项研究有助揭示一个长久以来的秘密:在物质最内部,是什么将世界紧密维系在一起。相关论文发表于1月24日出版的最新一期《自然》杂志。 2024-01-29 粒子加速器X射线

新型锂电池5分钟内完成充电

锂离子电池是目前最受欢迎的为电动汽车和智能手机供电的方式之一。锂电池重量轻、可靠且相对节能,但它们往往需要数小时才能完成充电,而且缺乏处理大电涌的能力。在最新研究中,科学家们确定了一种独特的铟阳极材料,它可与锂离子电池内的阴极材料有效配对。在此基础上,他们制造出了一种能在5分钟快速完成充电且缓慢放电的电池。 2024-01-24 技术装备

50年不用充电的原子能电池,靠谱吗?

所谓原子能电池,又叫做核电池或放射性同位素电池,工作原理是利用核同位素衰变释放能量。当放射性物质衰变时,能够释放出带电粒子,通过半导体转换器吸收转化为电能。 2024-01-20 放射性同位素

中辐院放射性湿废物微波桶内干燥技术实现首次应用

近日,中辐院三废治理研究所成功中标秦山核电有限公司和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秦山核电2023-2024年度泥浆、浓缩废液微波干燥处理”项目,这是我院放射性湿废物微波桶内干燥技术在核电厂的首次应用,对提升我国放射性废物综合治理能力和推进放射性废物最小化具有重要意义。 2024-01-19 放射性废物放射性物质

超高强度、可耐2000℃高温!中国科学家成功制备兼具超强力学强度和高隔热性的高熵多孔硼化物陶瓷材料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褚衍辉研究团队通过多尺度结构设计,成功制备了兼具超强力学强度和高隔热性的高熵多孔硼化物陶瓷材料。同时,该材料还展现出了2000℃高温稳定性。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刊发于国际期刊《先进材料》。 2024-01-15 高新核材材料改性

刷新国际纪录!中国科学家实现又一技术突破

梅刚华带领团队研制出新款铷原子钟,达到目前国际上最高的铷原子钟短期稳定度指标。 2024-01-14 核物理粒子物理原子核

我国首次实现!速率可达100Gbps

记者1月11日从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光卫星)获悉,该公司近期利用自主研制的“吉林一号”平台02A01星、平台02A02星,成功开展我国首次星间激光100Gbps超高速高分辨遥感影像传输试验。 2024-01-12 技术装备

我国成功发射爱因斯坦探针空间科学卫星

爱因斯坦探针卫星采用天文时域观测方法在软X射线波段,开展高灵敏度实时动态巡天监测,系统性地发现宇宙高能暂现和剧变天体,监测已知天体的活动性,探究其本质和物理过程。爱因斯坦探针卫星共搭载了宽视场X射线望远镜(WXT)和后随X射线望远镜(FXT)两台有效载荷。 2024-01-09 X射线

老铁“疲劳”了没有?用新技术来做个“体检”

该技术的建立对于核电等关键领域的发展大有裨益,不仅为在役构件的疲劳性能测试提供了一种低成本、高效快速的新方法,为增材制造复杂形性构件、材料表面涂层、腐蚀层和改性层、焊缝区以及材料结构单元和应力/应变集中区域等微小区域的疲劳性能评价提供了有效的评价策略及新思路。 2024-01-09 增材制造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