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科普
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先进的医学影像技术,具有分辨率高、对比度好、无辐射损伤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诊断。近日,中国科学院科研团队经过持续攻关,成功突破多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该技术最大优势就藏在它的名字多核里——它不仅能检测常规磁共振能看到的氢,还可以检测到磷、钠、氙等多种原子核,突破了传统磁共振单一成像维度,为疾病诊治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和视角。突破多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为疾病诊治提供全新手段通过多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获得...
01-17
头条
虽然我们每天都能感受到阳光的温暖,但很少有人会去思考,光是什么?直到17世纪,牛顿在一间屋子里,设法将来自太阳的光穿过棱镜。牛顿发现,过去人们所认为的白光,实际上是可以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从而揭开了光的五彩斑斓的一面。自牛顿的时代起,更多的人也开始思考光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2021-05-28
公众科普
2016年多篇欧洲泌外科杂志及2017年《国际放射医学及医学杂志》研究表明:PSMA 为检测、诊断和治疗前列腺癌理想最佳靶点,其中尤以68GaPSMA最高,诊断灵敏度最高达到了86%、病灶特异度也达到了97%。可以看出68GaPSMA PET CT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率远高于传统医学影像。
2021-05-26
辐射成像
胚胎 胎儿辐射效应(radiationeffectofembryo fetus)是指胚胎 胎儿在母体子宫内受到辐射照射导致的出生前和出生后的健康效应。
2021-05-23
公众科普
核科学技术已在能源、医学、科技以及工农业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人类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社会及经济效益,然而,公众对核医学仍倍感陌生,常常会担心辐射对身体不利,甚至产生不必要的恐慌。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谈谈“核”与健康的那些事儿。
2021-05-22
公众科普
在辐射防护工作中经常会看到剂量当量、当量剂量、有效剂量、吸收剂量等词汇,这些辐射量代表的是什么?如何计算?单位又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2021-05-19
公众科普
LHAASO发现首批“拍电子伏加速器”和最高能量光子 开启“超高能伽马天文学”时代
2021-05-19
公众科普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在银河系内发现了大量超高能宇宙线加速器,并且记录到最高1 4拍电子伏伽马光子(拍=千万亿)。
2021-05-19
公众科普
2021年5月17日,国际著名期刊《自然》杂志发表了我国科学家的一项重要成果:在银河系内发现了能量达1 4拍电子伏特的伽马光子,相当于可见光能量的千万亿倍!这是人类迄今为止探测到的最高能量的光子。与此同时,科学家还观测到银河系内存在大量天然的 “超高能宇宙加速器”。
2021-05-18
公众科普
致电离辐射(电离辐射)是指能量足够高而能使原子或分子中的电子解离、也就是使他们电离的辐射。电离辐射通常包括高能亚原子粒子和离子、高速运动的原子(通常大于光速的1%),以及高能电磁波。
2021-05-17
公众科普
原子弹工程是一个庞大的“巨系统”,包括科研、设计、制造、生产、试验等许多环节,但最根本的,是要有核材料。
铀-235是目前已知唯一天然可裂变的核材料。铀-235原子核被中子轰击后就会发生裂变,每吸收1个中子,就释放出2至3个中子和巨大的能量,从而引发链式反应。
2021-05-16
公众科普
科学委员会评估辐射照射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试图尽可能可靠地阐明什么样的效应是由什么水平的辐射照射引起的。
2021-05-14
公众科普
电磁场暴露安全已经过了长达20年以上的国际范围内的研究与评估。WHO和ICNIRP制定了相应的具有足够安全保障的标准限值。现行国际标准是严谨的、值得信任的。
2021-05-13
公众科普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近日从实验数据中提取出质子质量半径值,相关成果于5月11日以快报(letter)的形式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D上。
2021-05-12
公众科普
大多数人知道辐射在核电生产或医学实践中的应用。然而,对核技术在工业、农业、建筑业、科学研究和其他领域的应用还知之不多。本文介绍的是来自天然源和人工源的辐射照射影响。
2021-05-12
公众科普
ATMAN AI是一种用于胸部X线检查的人工智能工具,可作为COVID-19诊断中的分类工具,这是一种快速识别和评估肺部受累的方法。
2021-05-08
辐射成像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