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应用
国家管网研究总院依托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材料中子衍射仪,已成功完成国内首次大口径高钢级油气管道环焊缝残余应力测试工作。据悉,这是中国管道研究领域引入的全新的测试技术手段
01-06
头条
这种名为P300的基因能够通过重组DNA使被放射治疗损伤的GBM细胞恢复,并启动一种分子机制,增强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存活能力。
2022-10-20
放射诊疗
在他们的研究中,研究小组将冰冻的小鼠胚胎干细胞从地面发射到国际空间站,将其暴露在空间辐射中4年多,并通过检查染色体畸变来量化生物效应,从而对空间辐射的生物效应进行了直接定量测量。他们的实验结果第一次表明,空间辐射的实际生物效应与早期基于空间辐射物理测量的预测非常一致。
2022-10-20
辐射源辐射剂量
地球上的科学家利用高能质子制造同位素来检测和治疗癌症。然而,在太空中,这些同样的高能质子会对宇宙飞船和乘坐其中的宇航员的健康构成威胁。这些风险意味着航天器必须有防护屏蔽。不幸的是,科学家们对这些高能质子带来的风险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为了了解更多有关风险和使用这些质子生产同位素的知识,科学家测量了用于生产重要的新放射性药物的高能质子反应的截面(概率)。
2022-10-20
放射性同位素同位素分析
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亚洲能量最高的重离子加速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是我国开展重离子物理及交叉学科研究的重要装置。
2022-10-20
二十大直线加速器重离子加速器同步辐射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碳基能源纳米材料研究组(DNL2102组)包信和院士、潘秀莲研究员团队,与固体核磁共振及前沿应用研究组(510组)侯广进研究员团队合作,在分子筛催化乙烯酮制汽油反应机理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2022-10-20
核磁共振
韩国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新方法,可使用磁共振成像(MRI)在毫秒级时间尺度上,非侵入性地跟踪大脑信号的传播。这项发表于《科学》杂志的最新研究有望给了解大脑带来革命性突破。
2022-10-20
磁共振成像核磁共振
台湾省的研究人员分析了放疗后接受后续PET/CT扫描的患者甲状腺中F-18 FDG放射性示踪剂的摄取情况。他们发现,摄入增加表明相当数量的患者即将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
2022-10-20
PET/CT
今年10月,随着工程设计基本完成,相关基建逐步交付,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光束线站建设转入工艺设备研制、加工和安装全面铺开阶段,并取得显著进展。
2022-10-20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X射线
该研究团队通过对返回月壤样品开展实验室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与以往获取的月球样品进行对比,并结合电子探针分析的数据结果,证明嫦娥五号月壤的光谱特征主要由富含富铁高钙辉石引起,而非富含橄榄石所致。
2022-10-20
X射线衍射分析
陈本智等提出了一种针对X射线图像的气孔检测算法,主要利用差分图像使得气孔缺陷表现为一个显著性区域,并最终利用阈值将其分割出来。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但其没有对焊缝中其他缺陷的X射线图像进行研究,检测对象比较单一。
2022-10-19
无损检测X射线检测
该氦3制冷机的核心单元在设计、工艺和材料等方面实现了全部国产化,打破了此前我国此类极低温科研仪器设备市场被国外垄断的局面。
2022-10-19
产业应用
今年初,她又一次接到随访电话,检查发现肝脏有转移灶。“不要太担心,我们会尽全力帮助你!”余小红鼓励她勇敢面对,进行新一轮热灌注联合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半年后转移灶再次消失、腹水完全消退,冯女士再次达到临床痊愈,她含泪紧握余主任的手说:“要不是你们经常随访及时发现,我恐怕难逃此劫。”
2022-10-19
靶向治疗
靶向疗法专门附着和阻碍致癌蛋白质,但癌细胞可以迅速进化以阻止其作用。第二种药物是免疫疗法,它利用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但这些药物通常无法“看到”发生在癌细胞内部的致病变化,而癌细胞从外部看是正常的。
2022-10-19
靶向治疗放射诊疗
本研究基于团队前期大量动物实验的研究探索,深入挖掘核医学多模态分子影像平台在动物基础研究中的应用价值,从多角度、多层面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精准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2022-10-19
核医学靶向治疗
现有西门子PET/CT、GE医用回旋加速器各1台,双探头SPECT/CT 2台。设有标准化的核素治疗病房(床位10张),双能X线骨密度仪2台、甲状腺摄131碘功能测定仪及13碳/14碳尿素呼气检测等各类设施设备。
2022-10-19
PET/CT核医学
阅读排行榜